舒曼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舒曼生性热情敏感,富有民主主义思想。1840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1854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舒伯特
作曲家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更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代表作品:《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第八交响曲》等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一位欧洲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1791年,他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魔笛》公演。2016年,英国最具权威的电台Classic fm评选出历史上伟大的25个钢琴家,莫扎特入选。1791年,莫扎特病逝,享年36岁。代表作品有《安魂曲》和《牧人王》等。
老约翰·施特劳斯
作曲家、圆舞曲之父
1804年3月14日,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诞生于维也纳的一个音乐家庭。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150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其最大贡献在于制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规则:此前,圆舞曲速度较慢,三拍子的时值相同;而维也纳圆舞曲速度通常为小快板,三拍子的律动也更加灵活,乐曲结构也更为复杂,表达内容也较深刻。。。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而其子小约翰•施特劳斯更是将维也纳圆舞曲发扬光大,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卡尔·车尔尼
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
卡尔·车尔尼(德语:Carl Czerny,1791年2月21日—1857年7月15日),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卡尔·车尔尼是贝多芬最得意的学生,他对于贝多芬的作品积极宣传,并在他的作品500号《钢琴理论及演奏大全》的第四册的第二、三章中论述如何正确演奏贝多芬的作品。卡尔·车尔尼是19世纪上半叶维也纳钢琴学派的创始人,他总结了浪漫主义以前的注重指力的钢琴技巧,同时又指出了手臂重量的重要性。其代表作品有《钢琴初步教程》 (作品599号)、《钢琴流畅练习曲》。
柴可夫斯基
俄罗斯音乐大师、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英文:Peter·Ilyich·Tchaikovsky)又译为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广大知识阶层的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主要音乐作品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及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
树立世界艺术标杆
汇集国内外顶尖艺术家
置顶